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学习成长
“4X100”空间尺度的设计比较研究 | 建筑设计:关健斌x郑剑艺
发布时间:2024.02.04        查看次数:78

结合羊城设计联盟成立10周年系列活动,本次研究由羊盟发起,邀请粤港澳大湾区代表性的设计院校和学者参与,并链接部分湾区外的设计院校。主要以访谈、对话、沙龙和研讨会等形式展开,成果将由羊盟公众号发布,并收录于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羊城设计联盟十年记。羊盟秘书长谢凌峰博士带领秘书处与嘉宾进行深度访谈交流,以下为嘉宾精彩观点。


第10期访谈嘉宾:

关健斌

华阳国际设计集团 

副总裁

  • 设计师需要与业主形成共创模式

  • 在设计中照顾人视角的体验感

  • 设计与时间维度和生命周期等动态因素密切相关

  • 建筑更倾向于使用减法设计

  • 大小尺度应该视为一个整体



郑剑艺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博导

  • 建筑设计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设计思维

  • 建筑师不是物质形态的创造者

  • 人在空间中的参与感更真实

  • 公共性是突破尺度的切入点

  • 尺度是一种相对于“人”而言的概念

 嘉宾1:关健斌 


简介:作为羊盟副会长单位-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副总裁,从事建筑设计25年,专于超高层办公建筑,酒店,文旅项目,精品住宅,展示中心等类型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善于从市场,创意与技术,等多维度进行统筹思考。设计理念:一直坚持设计应遵循强逻辑的前提下解决需求,并运用艺术化的手段得以高于需求。主创项目曾获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绿色建筑大会 LEED-CS 铂金级预认证、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等国内外奖项。



访谈摘录:


01. 在熟悉的空间尺度中

(1)您的设计(研究)主专业是?主要尺度在哪个范围?

我的主专业是建筑学,工作尺度主要集中在100平米-100万平米,有时候向下延伸的也比较多,比如研究到具体的户型产品、家具设备、立面细部构件之类的尺寸上,会到毫米级。


(2)在这个尺度中,您认为设计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有何独到的经验?

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效率,它不仅仅指的是画图速度或者是完成一个项目的效率,而是涉及到更广泛的方面。在建筑领域,每个项目都需要整合多方资源,需要进行最有效的重组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被调配,但并不属于个人(即设计师)。有时候,为了达到更高的效率,设计师可能需要放弃一些个人理想或偏好,以实现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平衡。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寻找合理的平衡和协调解决效率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3)在这个尺度中,最让您自己满意的设计作品是什么?作品达到了怎样的目标?


中海荔府,观云府。房地产从高周转时代进入品质时代,以前对项目的价值判断主要在聚焦在区位。从我们和中海合作的几个项目开始,实现了市场对居住产品对品质的真正回归。项目从开始的产品定位,大盘规划,到户型产品和立面造型,都是和甲方一起共创。酒店化公区体验,社交化的户型产品,去风格化的国际形象,精工的材料运用和细节把控,实现了引领该区域的高价值强体验的作品。

△中海·荔府

△中海·荔府

△中海·荔府

(4)在这个尺度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什么?您认为自己有怎样的优势?

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就说住宅类吧,住宅的真正使用者是业主而不是甲方,在设计中通常无法直接与使用者沟通。所以,更需要设计师对生活有足够的理解,把业主的群体共性和特色需求进行充分的挖掘和论证。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与甲方互动起来,建立起一种共创的模式,而不是单向的根据任务书来完成设计。设计师根据其经验和理解,不断的优化甚至推翻业主的想法,既要满足任务书又能够突破限制来实现各方都满意的创新性作品。


(5)在这个尺度中,如何认识空间与人的关系?

我通常会以项目总体俯瞰的视角来出发进行大的判断和思考,同时也会照顾到设计中人视角的体验感。通过这两个不同视角的尺度来回验证,对比分析,取得两者间的平衡,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设计。此外,设计不仅与静态因素有关,还与时间维度和生命周期等动态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不同的维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才能创造出更加合理且完美的设计作品。


02. 在其他和整体尺度中

(1)对哪个尺度最有兴趣?这个尺度与您熟悉的空间尺度有什么关联?

对绝对小或者绝对大的都感兴趣,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宇宙,两者的联系是时空。工作中我对偏小尺度更感兴趣,因为它具有更强的个人可控性。在小尺度上,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其空间、材料、构造细节,都直接影响着人的直观感受。大尺度就我而言往往只停留在思想,很难做到控制。


(2)不同尺度的相互启发是什么?如何突破尺度的限制?

我认为不同尺度在设计中的互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之间并非相互割裂,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在进行大尺度设计时,我们需要通过规划、定位和地块物理分割等手段,将其拆分为若干个小尺度,然后逐步进行研究和设计。这种拆分和设计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设计的细节和整体布局。因此,不同尺度的包容关系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3)各尺度设计之间的共性或延续性是什么?

精细化使住宅实用性更强。随着对小尺度空间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开始探索更丰富的组合可能性,以解决城市空间紧张的问题。这种探索使得小尺度空间能够更好地匹配大尺度的功能需求。其实设计不应该把大小尺度分那么清楚,应该视为一个整体,既要满足大尺度的整体需求,也要平衡小尺度的感受。综合考虑整体与局部、功能与美学、实用与情感等方面的因素,最终的目的是高效的利用社会资源,创作出良好体验的空间和场所。


(4)各尺度设计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通常建筑更倾向于使用减法设计,配合的单位如室内和园林则更倾向于使用加法设计。这两种方法有时可以相得益彰,但有时也会产生矛盾。这种碰撞,有时候挺无奈的,有时候也挺有趣。


(5)关于各尺度设计之间的比较研究,有何建议?

可以尝试组织一场线下的交流论坛,邀请参与到该比较研究的不同尺度代表,面对面的交流碰撞,输出观点,或许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


03. 延展探讨

(1)在新常态下,对行业与未来有如何的思考?


提供整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是设计行业未来的发展。建筑美学和建筑工业数字化并不相互割裂,而是相互赋能,旨在为项目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整体的效率和品质。我们不能将它们视为目的本身,而应该将它们视为新时代背景下为设计服务的产物。


(2)华阳国际成立之初所提出“促进行业进步”, 您认为坚持促进行业进步的关键是什么?


专业化的平台管理是华阳国际提出“促进行业进步”的关键。设计行业在前期普遍存在管理相对落后的情况,许多设计公司由于规模和意识的限制,其管理有限,导致设计出来的作品的水平参差不齐。华阳国际规模相对较大,依托强大的平台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能够保证每个项目都能达到相对一致的高水准输出。这种专业化的管理不仅提高了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平台之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新能力。


04. 问题漂流瓶

我想问的人:广州市东意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肖毅志

我想提的问:依托高校的设计机构与全市场化的设计公司有什么本质区别,产研结合是如何去协调的?



 嘉宾2:郑剑艺


简介: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建筑学课程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环境科学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澳门注册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访谈摘录:


01. 在熟悉的空间尺度中

(1)您的设计(研究)主专业是?主要尺度在哪个范围?

建筑学和城市更新,主要尺度在小型校园建筑设计和老旧街区微更新。


(2)在这个尺度中,您认为设计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有何独到的经验?

作为高校教师,我工作的重心是教学和科研,在内地与澳门也有一些小型建筑设计实践。这些小项目往往都是司空见惯的建筑类型,然而如何突破固有思维而实现小中见大的创新?我认为,建筑设计应该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设计思维,无论是遵从建筑条例、专业配合,或是业主、用家作为设计者提出具有创意性的理念,这些需要建筑师作为协调者探索出理性和专业的答案。同时,建筑设计需要体现未来性和超越业主的期待,从文化含义、空间表达、材料建造等传统建筑学议题再到可持续的社会需求,建筑师需要坚持提升多元和跨学科的专业判断能力。


(3)在这个尺度中,最让您自己满意的设计作品是什么?作品达到了怎样的目标?

我最认可的设计作品是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主校门和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前者运用现代形式和生态理念诠释了一个古代学府的泮池文庙入口空间,这种简洁、具有历史含义的文本解读很容易让大众接受,水和绿化的运用也体现了生态作用,体现华侨高等学府的中华文化基因。后者是一处开放的学术交流场所,这里没有门,向所有人敞开。公共空间也尽量保持开敞,创造更多灰空间和通风环境,适应地域气候特点。采用亮度空间理念,追求光与空间一体化设计。在这里就像地中海明媚的阳光激发古希腊人开放活跃的学术思想交流。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主校门


△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

△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


(4)在这个尺度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什么?您认为自己有怎样的优势?

最富挑战性的工作是社区营造和历史建筑修复。社区营造是一种长期性、非物质性的建筑设计,建筑师的作用不是物质形态的创造者,而是社区自我更新的协调者和推动者。同样,历史建筑修复的长期性和非物质性也是一种挑战。建筑师的设计不能先入为主,探索历史依据、文化内涵、传统建造的考古式建筑设计才是真正的挑战和设计工作的意义。

我成长、学习、工作的城市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对传统建筑、历史城区与城市生活有很多特别的经历。现的工作也经常有机会和历史学、地方文史专家、社会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社区营建等专家和社会团体交流合作,补充了多方面的思考和研究。


(5)在这个尺度中,如何认识空间与人的关系?

在相对微观的尺度中,人在空间中的参与感更真实,往往超越了建筑功能。例如大学校门不能仅仅只是一种门禁功能和视觉符号,更需要文化空间的表达,空间感受上的独特记忆。学术交流中心设计不仅仅是正规会议厅,更需要富有地域气候特征和人文精神内涵的学术交流空间体验。


02. 在其他和整体尺度中


(1)对哪个尺度最有兴趣?这个尺度与您熟悉的空间尺度有什么关联?

城市尺度。城市尺度是一种中观尺度,是建筑师思考建筑和建成人居环境的基本参照系。城市尺度中人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引导创造对城市空间产生积极影响的建筑,使建筑设计成为一种促进城市发展的生产力。


(2)不同尺度的相互启发是什么?如何突破尺度的限制?

尺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包括构造尺度、建筑尺度、社区尺度、城市尺度、自然尺度等层级。公共性是突破尺度的切入点,突破尺度限制的思维方式。


(3)各尺度设计之间的共性或延续性是什么?

从人和环境是作为各尺度设计的共同目标,也是共性问题的根本。


(4)各尺度设计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尺度是一种相对于“人”而言的概念,然而不能简单认为是设计仅仅考虑单个人,而应该区别不同尺度中的个人、人群、社区、社会等,达到社会可持续的设计目标。


(5)关于各尺度设计之间的比较研究,有何建议?


首先是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其次,结合运用多元大数据,尤其是眼动设备、神经感知等新的人体感知采集装置;最后,运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分析手段。



03. 延展探讨


(1)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您如何看待可持续建筑和绿色设计在未来建筑设计行业中的地位和趋势?


联合国提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事实上当代的建筑设计已经是不可回避,也是建筑设计行业和学术领域的国际前沿和国际共识。然而,在建筑教育领域目前显得有些滞后,绿色和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方法对于很多高校建筑设计教师而言也是新挑战,多学科交叉和设计实践更是一大障碍,这也制约了人才培养。


(2)您如何促进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您认为跨学科合作对于建筑学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影响?


建筑学自古以来就是一门跨学科的知识,从两千多年前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到吴良镛先生提出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其实建筑师的学习和工作都是跨学科的状态。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会改变,建筑学的发展也因此而持续自我革新。跨学科合作的前提是建筑师对自身专业和核心知识的精益求精,在建筑学科的边缘地带寻求跨学科合作的新领域,进而不断扩展建筑学科的知识体系。


04. 问题漂流瓶

我想问的人: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齐奕教授

我想提的问:AI能为建筑设计带来创新或仅是建筑形式的奇奇怪怪?




延展阅读(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羊盟10周年 | “4x100”空间尺度的设计比较研究








广州市空间设计协会 版权所有
扫码关注我们